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赵孟頫曾多次书写这篇文章,除刻入"三希堂法帖"中的三件外,本篇赵孟頫书《与山巨源绝交书》为延祐六年,正其六十六岁去世前三年所书,写于绿绢之上,通卷字势,一气贯注,清劲圆润,是其晚年精品力作!最适宜学书者临摹之用。【查看全文】
竹画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题材,历史悠久。中国人爱竹,不仅仅爱竹子的劲节英姿,也是勉励自己向竹子一样有傲然风骨。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审美意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查看全文】
2017年,《人民日报》刊登2013年以来国务院审议通过取消的国务院部门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至此,国务院已分7批审议通过取消的国务院部门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共434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154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280项。【查看全文】
有人不屑,说“丑书”是穿行在哗众取宠的路上有人反驳,说其实是你不懂得如何欣赏丑书!孰是孰非?我们如何去看清事物的本质呢?【查看全文】
读懂山水画,談何容易,正如东坡題西林壁詩雲:横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愿文中六點閱後,有雲開日出之感。【查看全文】
一个书法家的感受,在具体的创作中,它不是来自抽象的观念,不是去重复别人已经有的感受,而是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察看,用自己审美关照,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察。优秀的书法家在创作时,要贴着经典写,贴着感觉写,就表明要用经典的感觉来观察世界,经典的审美感受世界。【查看全文】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读音xieˋ,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