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我们从历代的王朝来看,在皇家当中,最注重子孙教育的便是清朝了,所以清朝入关之后,几乎每一位皇帝,都有着极为不错的学问,康熙皇帝还曾经考中过“探花”。【查看全文】
《仙山楼阁》是张大千巴西时期的摹古巨制。以没骨重彩绘于古绢之上,画心为同类作品最大尺幅,“或是大千先生最具野心而又最华丽之作”(谪仙馆主语)。【查看全文】
顾恺之 ( 公元 344—— 公元 405 年 ) 是东晋时期(公元 317—— 公元 420 年)的画家。原名长康,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年青时做过官,有机会游览各地的风景。他精通诗文,历史上关于他的轶事有不少记载。【查看全文】
进入五月以后,天气越来越热,农耕生产到了关键时候,而此时,蚊虫开始孳生,南方各种毒虫非常活跃,天气变化引发的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进入高发期等等,因此,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五毒”尽出的毒日、恶日。【查看全文】
松、竹、梅乃中国文人绘画中常见的题材。松、竹经冬不衰,梅则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在中国文化中,它们既是高尚品格、顽强生命力之象征,又常被用来比喻君子、忠贞之士,孤高清逸,即使身处乱世,亦不变其节。 【查看全文】
2020年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咸阳城考古队对陕西省秦汉新城政府储备用地内发现的百余座汉唐墓葬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其中包括唐代贵族元氏家族墓葬共三座,出土墓志共四方。其中一方为颜真卿早年(38岁)所书。【查看全文】
《伯远帖》是王珣问候亲友疾病的一通信札。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典范之作,通篇用笔精熟,疏朗飘逸,从平和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洞窥到东晋一代的“尚韵”书风,那种追求完美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和当时的社会风尚是有密切关联的。【查看全文】
明清两朝习仇英画风者,仅文献著录和传世作品显示就有24人,地域以江浙为主,题材多为山水人物,尤以精细妍丽者,画者多为职业画家。仇英因其独特的身份与画风,得到大量职业画家的垂青,显示出与同时代文人画家不同的传播方式与号召力。【查看全文】
沈周出身富于收藏的书香世家,与书画渊源很深。他的曾祖父沈良琛精鉴赏,是元代大画家王蒙的好友;祖父沈澄也工诗善画;伯父沈贞和父亲沈恒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