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明程度最高的一个王朝,即使是后来的元明清三朝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无法和两宋相比。但宋朝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个中原王朝,饱遭北方游牧民族的欺凌,连皇室都几乎被一网打尽。【查看全文】
1527年辞官还乡的文徵明,在那年春天,于苏州城外画下一个圈,聚起一群文人,江南的艺术圈在此崛起。文徵明堪称500年前江南艺术圈的精神领袖,“吴门画派”最重要的领军人物。【查看全文】
(导读:黄宾虹活着的时候,收藏家嫌画的脏,黑乎乎的,画送都送不出去。1952年,黄宾虹的画才涨到一元钱一张。黄宾虹把《黄山汤口》送给了傅雷。到2017年,《黄山汤口》拍出了3.45亿元天价。)【查看全文】
一封信中的寥寥数语看似简单,但是却承载了许多的东西,包含了一个人的文采、情思、喜好、志向、艺术表现,亦延伸出人与人间的往来关系,由点到线到面,映照出当时的社会环境氛围和文化精神价值。这些尺牍读来颇有韵味。【查看全文】
溥心畲,原名爱新觉罗·溥儒,1896年出生于北平,满族,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王奕之孙,别号西山逸士。由于出身皇室,自幼即受到传统严谨的礼教熏陶,背负着传承文化道统及国家情感的重大压力与使命感,因此个性内向好学。【查看全文】
古代每一位大书法家几乎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而取得了辉煌的书法成就。对书法学习都非常虔诚和执着,甚至达到痴狂的地步。比如,由于长期以被子做纸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划破了几个洞......【查看全文】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烟瘾很大,不论雕花做工,写诗绘画,动手前总要咕噜咕噜吸一阵水烟。据说这也是向他师傅学来的,他的师傅叫周之美,是个雕花巧匠,不论人物花鸟,经他一雕,就栩栩如生。【查看全文】
《紫金研帖》为米芾与苏轼交游的珍贵纪录。1101年苏轼从海南岛返回江南,专程到真州(江苏仪征)拜访米芾。这是两人久别之后的重逢,米芾拿出心爱的谢安《八月五日帖》希望苏轼题跋,离开时苏轼还借走了米芾珍爱的文房紫金砚。一个多月后,苏轼卒于常州,后人准备以此砚石一起陪葬,米芾闻讯希望能够追回这方名砚。【查看全文】